冯基平原名冯玉书,曾用名冯乃革。1911年5月5日生于辽宁省法库县卧牛乡大屯村。
1924年,他考入杨宇廷创办的法库县平冶学校。老师是杨宇廷从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等院校招聘的年轻教师。冯基平在那里知道了李大钊和中国共产党,并接触《新青年》等先进报刊杂志。国家、民族的前途命运成了他思考的主题。那时列强入侵,民不聊生,他痛恨贪官鱼肉百姓,与同学一起怒斥法库县长贪污腐败。这行为令冯基平被迫辞学回乡。后来在姑姑的劝导下考入奉天中学读高中,在此结识了许多爱国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,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、抵制日货等学生运动。其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《共产党宣言》《新青年》《语丝》等进步书刊。
1929年夏,冯基平来到北平,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白乙化、董弼臣、葛瑞明等人。1930年,19岁的冯基平考入中国大学经济系,第二年5月,经葛瑞明介绍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,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"九·一八"事变后,冯基平接受党组织派遣加入高崇民、卢广绩、阎宝航等在北平创建的"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"并担任其常委。同年11月,冯基平被派到辽阳县任县委书记。
1931年冬,党组织委派冯基平在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,并派冯基平、李兆麟到辽阳小堡一带(今灯塔市)开展抗日工作。发动农民建立和壮大党的外围组织,领导农民开展反帝、反封建斗争。
1932年3月,在辽阳县的三家子(今灯塔市柳河子乡)陈楚英家院内,正式宣告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,下设五个支队和一个骑兵队,共3500余人。在冯基平、李兆麟的领导下,活跃在小堡地区方圆几百里区域内。除直接打击日伪的武装外,还扒铁路、挖电线杆、切电话线,破坏敌人的交通和通讯设施。
1932年6月末,冯基平回北平汇报工作,因叛徒出卖而被捕,关入北平草岚子监狱。1935年12月14日,冯基平等在狱中党支部的努力下,实现"保外就医",并被党组织派遣去山西开展抗日救国斗争。抗战胜利后,冯基平负责平、津地区党的地下情报工作。1948年12月17日,冯基平任北平市公安局二处处长。1953年后,冯基平先后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、北京市副市长、北京市市委书记等职务。
"文革"中,冯基平惨遭迫害。粉碎"四人帮"后,恢复北京市委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职务。1983年9月29日逝世,终年72岁。
(责任编辑:管理员) |